请输入关键字
3·15 风险提示:警惕非法中介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
发布时间:2025.03.05

3•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,华泰财险内蒙古分公司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,务必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非法中介活动提高警惕。在保险领域,非法中介活动层出不穷,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市场秩序。

常见非法中介活动手段

虚假保险退保诱导:非法中介打着“全额退保”的幌子,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的不熟悉,通过电话、网络等方式主动联系消费者。他们夸大保险退保的可行性,甚至教唆消费者编造销售人员误导销售、隐瞒重要条款等虚假理由,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,以达到退保目的。一旦消费者轻信并委托其办理,不仅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,退保后还会失去应有的保险保障,后续若想重新投保,可能面临保费上涨、被拒保等问题。

虚假理赔协助:部分非法中介声称能帮助消费者获得高额理赔,在消费者出险后,诱导消费者提供虚假的事故证明、夸大损失程度等。他们以“帮忙操作”为由,向消费者收取费用,而一旦被保险公司识破,消费者不仅拿不到理赔款,还可能因涉嫌保险诈骗面临法律责任。

假冒正规机构推销:非法中介假冒正规保险公司的名义,通过社交平台、线下传单等渠道推销所谓的“高性价比”保险产品。这些产品要么是根本不存在的虚构险种,要么是可能让消费者面临资金损失、保障落空的虚假产品。消费者购买后,一旦发生保险事故,根本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。

可能面临的风险

失去保险保障:被诱导退保后,消费者在失去原有保险保障的同时,若因自身健康状况变化或年龄增长,重新投保时可能不符合投保条件,或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费。这使得消费者在面临意外或风险时,处于无保障的状态,经济和生活都可能遭受巨大冲击。

财产损失:消费者不仅要向非法中介支付高昂的手续费,还可能因虚假理赔而遭受额外损失。例如,非法中介在骗取消费者信任后,私自截留理赔款;或者在推销保险产品时,直接骗取消费者的保费。

法律风险:参与非法中介诱导的虚假理赔、恶意投诉等行为,消费者可能触犯法律法规,面临罚款、拘留等处罚,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防范措施

了解保险知识:主动学习保险相关知识,熟悉保险条款、理赔流程等,提高自身的保险素养,增强对非法中介的识别能力。遇到疑问时,及时向正规保险公司或专业人士咨询。

选择正规渠道:购买保险产品或办理理赔等业务,务必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及其官方渠道,如保险公司官网、线下营业网点等。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推销,避免通过不明链接或非正规平台购买保险。

谨慎对待个人信息: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等重要信息,不随意向他人透露。在办理保险业务时,仔细核实对方身份和资质,确保信息安全。如发现可疑情况,及时向保险公司或相关监管部门反映。



——华泰财险内蒙古分公司

上一条:【聚焦3•15】:关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
下一条:遵循“三适当”原则 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